第27章:5.猫的世界第1节

阅读背景色

    我们可能很容易忽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主观地说,猫咪居住在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我们共享了对世界不同认知之间足够的重叠来达到彼此相关联的目的,每一物种都已经演化出了适应其生活方式的判断力。将猫咪视作下等品或上等品的想法对我们来说是不合理的。生物学家几十年前就抛弃了将某一物种视为“优于”另一物种的观念,尽管猫咪的主人可能怀疑它们的猫咪并不这么想。我现在认为每一个物种都已经进化到适应某一特殊的生活方式;比如猫咪就很擅长为猫,因为它们的祖先进化出了感觉器官和大脑来适应这一角色。

    因为对猫咪的驯化过程仍然没能完成,所以这一角色仍然处于不断的改变之中,比如,猫咪仍然处于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而它们的感觉器官仍然或多或少地保持不变。猫咪与人之间一个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猫咪从野生到家养的进化是由基因决定的,而在同一时间尺度范围内,我们身上所发生的是文化角度上的进化,从捕猎采集为生到居住于城市之中。遗传进化是比文化演化更为缓慢的过程,猫咪为了居住在人类身边所花的4000年还不足以发生任何感官或思维能力的主要变化。因此,如今的猫咪本质上与其野猫祖先拥有相同的感官、相同的大脑以及相同的情感储备: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它们推翻其作为捕食者的根源。就我们所知,所有在它们大脑中所发生的改变就是形成对人类社会性依附的一项新能力,而它们的感官却完全保持在未变状态。

    猫咪的某些行为对我们来说似乎让人困惑,但这可能源于它们与我们感知周围事物完全不同的能力,反之亦然。对猫咪需求的完全理解是我们试着去形象化它们所居住的世界,这个世界完全不同于我们直觉所认为的那样。事实上,我使用“形象化”一词是因为那正是我们想象力运行的方式:我们在脑中想象着过去发生事件的情景,或者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科学家们无法把握猫咪大脑运行的方式,这不仅在于它们的大脑要进行这样一场“时空之旅”是不太可能的,而且与我们的不同,它们的世界并非建立在外表之上。嗅觉至少与视觉同样重要,因此即便它们能够想象,或许也是通过闻起来怎么样而不是看起来怎么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少部分人类也能做到这点,比如职业香料商和品酒师,但通常都是在广泛进行训练之后才能做到。

    在其他感官上猫咪与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在这一基本点上并非唯一的不同。我们每一个个体也拥有不同的感知方式,例如,一只猫与一个人从同一扇窗户向外望去,将会看到两种不同的风景。

    人类与猫咪的眼睛具有某些相似性,毕竟我们都是哺乳动物,但猫咪的眼睛已经进化出超高效的辅助捕捉猎物的功能。现代猫的野生祖先需要将其用于在捕猎上的时间最大化,因此它们的眼睛能够在最微弱的光线下看到东西。这在许多方面影响了猫咪眼睛的结构。首先,与其脑袋的大小相比,眼睛的尺寸是巨大的。事实上,它们的眼睛几乎和我们的一样大。在黑暗之中,它们的瞳孔可以扩大到我们的三倍大。它们的眼睛捕获光线的效率会通过视网膜之下的反射层进一步被加强,这被称为反光色素层( tapetum)。任何错过了视网膜上接受细胞的入射光都会从反光色素层反弹并再次回到视网膜上,其中一些将碰巧从后面击中接受细胞,从而提高眼睛40%的敏感性。

    它们视网膜上的接收细胞也与我们的分布方式不太一样。视网膜上的接受细胞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微弱光线下的黑白视觉杆细胞,以及明亮环境中的彩色视觉锥细胞。猫咪的眼睛主要是视杆细胞,而我们的主要是视锥细胞。每一个视杆细胞并不是与一条单独的神经相连,猫咪的视杆细胞首先会成束彼此连接,因此比我们在眼睛与大脑之间所分布的神经少了10倍之多。这一排布的优点在于猫咪能在几近黑暗的环境中看清物体,而我们的眼睛几乎是无能为力的。其缺点是在明亮的光线下,猫咪会错过微小的细节。它们的大脑并没有被精确告知哪一个视杆细胞被激发了,而仅仅是视网膜上光线所落到的一个综合区域。

    这一缺点的结果是在白天,猫咪无法像我们那样看得比较清楚。视杆细胞变得超负荷运行,正如我们在相同的条件下所承受的一样,因此不得不被切断。猫咪所拥有的少量视锥细胞遍及了它们的视网膜,而不是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心上,就像我们的集中在中央窝(fovea)上,因此它们在白天只能获得一个普通的并不十分细致的环境视野。因为它们的瞳孔在完全开放时会变得很大,所以它们在强日光下无法像我们人类这样收缩为一个针孔。相反,猫咪进化出将它们的瞳孔收缩为狭窄的垂直缝隙的能力,不到1毫米宽,这保护了它们敏感的视网膜免受日光的伤害。它们可以通过半关闭眼睛来进一步减少日光的进入量,从而遮盖掉裂缝的顶底,且仅留下外露的中心。

    猫咪对颜色似乎不感兴趣;在哺乳动物中,颜色似乎是灵长类的专利,尤其对于人类1。与狗一样,猫咪只有两种类型的视锥细胞,所以只能看到两种颜色——蓝色和黄色。而在人类中,我们称呼这为红绿色盲。对猫咪来说,红色和绿色看起来可能就像灰色2。此外,即便是它们可以区分的颜色似乎也与它们关系不大。它们大脑中仅仅包含几根致力于区分色彩的神经,因此很难训练猫咪来区分蓝色和黄色的物体。这些物体间的其他任何区别,如亮度、图案、形状或大小,似乎对猫咪来说都比颜色要重要得多。

    拥有如此大眼的另一个缺点就是它们不太容易聚焦。我们的眼睛中具有可以扭曲晶状体形状从而得到近景图像的肌肉;猫咪似乎不得不将它们整个晶状体前后移动,就像照相机的原理一样,是一个更为麻烦的过程。或许是因为这太麻烦了,所以它们通常不乐意去聚焦,除非出现某些令它们兴奋的东西,比如飞过的一只鸟吸引了它们的注意。关闭了焦点,任何比一英尺更近的距离,也完全不需要如此大的眼睛。而且,聚焦晶状体的肌肉似乎会根据猫咪所成长的环境进行不同的设置:户外的猫咪会有些远视,而所有室内的猫咪倾向于近视。尽管它们的眼睛很大,但猫咪也能迅速旋转眼睛追踪快速移动的猎物。为了避免出现图像模糊,眼睛并不会顺畅地移动,而是一系列抽搐,称为眼跳动(saccades),大约四分之一秒跳动一次,因而猫咪的大脑可以清楚地处理每一个不同的图像。

    与人类一样,猫咪也拥有双目视觉。来自它们面部前方每只眼睛所获得的信号在它们的大脑中相匹配,然后转化为三维图像。大多数食肉哺乳动物都具有前视的眼睛可以为它们提供双目视觉,这样它们就能精确判断出潜在的猎物离它们有多远,然后判断什么时候可以猛扑过去。假设因为它们的眼睛不会聚焦在距其鼻子一英尺之内的位置,那么猫咪就不必费心将它们的眼睛汇聚到比这个距离更近的物体上了3。为了补偿这点,猫咪可以向前摆动它们的胡须来感受在鼻子前方物体的3D触觉的“图像”。

    双目视觉是判断某物究竟有多远的一个最好方式,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因为疾病或受伤而失去一只眼睛的猫咪可以通过夸张地摆动它们的头部来弥补另一只眼睛的缺陷,这可以监控它们所能看见的各种物体彼此相对移动的图像。被捕猎的动物,如兔子也通常会这么做:因为为了最大化其监测范围,它们的眼睛位于头部的两侧,很少或完全没有双目视觉,所以不得不依赖于其他稍显粗糙的判断距离的方式。

    猫咪探测微小运动的能力是其过往捕食历史的另一个神话。大脑的视觉皮层部分从眼睛上接收信号,不是简单地建立图像,即眼睛就像两台静止的照相机;它也分析了前后两张图像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猫咪的视觉皮层以每秒60次的速度比较了这些“图像”,比我们的视觉皮层稍微频繁一些,这意味着猫咪可以看见荧光灯和闪烁的老式电视屏幕。专用的脑细胞在不同方向分析各个运动,上下、左右以及沿着两条对角线,甚至将局部图像的细节部分增亮或变暗。因此,图像最重要的特征,迅速发生变化的部分,会为了吸引注意而被立即挑选出来。